1944年3月,新四军在江苏淮安开展了车桥战役。车桥镇位于淮安县东南,是联系苏中和苏北的枢纽。此地处于日军第64、65两师团的结合部,战前仅有日军1个小队和伪军1个大队据守,敌军力量相对薄弱和孤立,因而成为我军重点打击目标。新四军苏中军区决定集中5个团兵力,组成3个纵队,采取攻点打援战法,以1个纵队夺取车桥,两个纵队于外围准备歼灭增援之敌。3月5日1时50分,我担任主攻车桥部队避开敌之外围据点直取车桥,在炮兵大队的火力支援下,一举突入车桥镇内,经一夜激战,全歼伪军1个大队,并将日军压缩包围于核心工事内。与此同时,淮阴、淮安、泗阳、涟水等地日军乘装甲车和汽车分5批驰援车桥。第一批增援之敌在车桥以西芦家滩遭到我阻援部队沉重打击,被迫退入我预设之地雷区。我军遂趁雷群爆炸、敌军慌乱之时奋勇出击,歼敌240余人。随之,后续增援的日军也接连遭到歼灭性打击。6日晨,车桥被围之残敌乘隙逃窜。我军乘胜扩大战果,至13日,相继收复泾口、曹甸等据点12处,战役遂告结束。
车桥战役,我军共歼灭日军大佐以下465人(生俘24人)、伪军483人(生俘168人),开创了华中地区我军歼灭战的范例。在此次战役中,我军采取“掏心”战术,担任攻点任务的部队绕过敌人的外围据点,直取车桥,吸引周围敌军来援,并以大部兵力歼击援敌,从而取得了攻点与打援双胜利。车桥战役的胜利,打乱了敌人的“清乡”“屯垦”计划,进一步沟通了苏中根据地与苏北、淮北、淮南根据地的联系,巩固和扩大了苏中抗日根据地,实现了苏中抗战形势的根本好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