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伟大的反侵略战争,也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的持久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同日,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致电驻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饬其收束日军,遵令办理向中国投降事宜。根据盟军最高统帅部《总命令第一号》关于受降区域的划分,中国战区承担了除东北之外的整个中国大陆沦陷区、台湾地区以及北纬十六度以北的越南地区对日受降和接收的任务。
国民政府任命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为受降主官,具体负责中国战区的对日受降和接收。为全面部署受降、接收事宜,何应钦连续向冈村宁次发出20件中字号备忘录。8月21日,日方代表中国派遣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等飞赴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所在地湖南芷江,与中国陆军总参谋长萧毅肃等洽降,并接受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致冈村宁次的中字第一号备忘录。该备忘录包含中国战区受降区划分的内容,即将台湾地区以外的中国战区划分为15个受降区,分别由第一至第十二战区(第四战区已撤销,第八战区非受降区)司令长官部和陆军总司令部直辖的第一至第四方面军司令部负责其事。29日,第二方面军受降区内的香港地区改由英国受降。9月3日,又任命台湾警备总司令兼行政长官陈仪为台湾及澎湖地区受降主官,负责台湾地区的受降、接收。至此,中国战区共划分为16个受降区,即第一战区新郑地区受降,受降主官胡宗南;第二战区山西地区受降,受降主官阎锡山;第三战区杭州、厦门地区受降,受降主官顾祝同;第五战区许昌、郾城地区受降,受降主官刘峙;第六战区武汉地区受降,受降主官孙蔚如;第七战区潮汕地区受降,受降主官余汉谋;第九战区南浔地区受降,受降主官薛岳;第十战区徐海地区受降,受降主官李品仙;第十一战区平津地区、青济地区受降,受降主官孙连仲、李延年;第十二战区包绥地区受降,受降主官傅作义;第一方面军越北地区受降,受降主官卢汉;第二方面军广州、海南岛地区受降,受降主官张发奎;第三方面军京沪地区受降,受降主官汤恩伯;第四方面军长衡地区受降,受降主官王耀武;台湾行政长官公署台湾地区受降,受降主官陈仪。
经过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南京前进指挥所的周密安排,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正,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内原中央军校大礼堂如期举行。驻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现场签署了投降书,随将降书转呈中国战区受降主官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并签字受领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关于日军投降和善后的第一号命令。此后,中国战区16个受降区,参照南京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举行分区受降,并具体办理接受日军投降缴械等事宜。从1945年8月到1946年2月,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中国政府陆续完成了对128万余日军的受降,并对各地日伪机关、产业、物资等进行了接收。
抗日战争是国共合作基础上的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浴血奋战,在敌后消灭和牵制大量日伪军,有效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理应参与受降、接收。日本投降前夕,解放区军民对日伪军发起了全面反攻。但是,国民政府一意垄断受降,严令八路军、新四军“就原地驻防待命”,警告日军不得向其“已指定之军事长官外任何人投降缴械”。对此,中共军方致电国民政府和盟国方面,强烈要求合法受降权。在抗议未果的情况下,果断突破国民党方面的限制,在各地进行了自主受降。
作为抗日战争的尾声,规模宏大的中国战区对日受降,是中国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过去对这段历史宣传不足,如今国共两党合作全民族抗战的历史已经得到客观和全面的认识。借助档案,回到中国战区对日受降的现场,重温那段中华民族奋斗求生的光辉历史,并以严正而无可辩驳的事实批驳日本右翼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谬论,极具现实意义。
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温中华民族浴血奋战、取得反侵略战争彻底胜利的光辉历史,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依托本馆藏品,特编辑公布本组30集《中国战区受降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