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历史教科书对清朝历史书写,关系到民族认同的建构,也关系到民国政权合法性的确立。民国教科书对清朝统治持批判态度:北京政府时期主要从“共和”立场批判清朝专制统治;南京政府时期从汉族立场批判满清朝民族压迫。北京政府时期的“共和”立场与民初共和政体相关,南京政府时期的汉族立场受国民党党国体制的影响。民初共和政体与国民党党国体制的确立,使统治合法性来源发生了根本变化,民族主义诉求及其表现形式有很大不同。党国体制使民族、国家与政党的关系发生了改变,在中国民族关系上存在着双重叙述立场,深刻影响到民族认同的建构。对中国民族主义的研究,尚需关注内部因素。
原文出处:《学术月刊》(沪),2014.3.148—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