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7日上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举办了信息化公开课,馆班子和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此次课程。
5月17日也是世界信息社会日。信息化处以公开课的形式举办这场纪念活动,也是该处着力打造学习型处室、助力我馆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他们为这场公开课的顺利举办做了精心的筹备,12名业务干部围绕各自工作实际、结合专业知识,精心制作了PPT课件,并在会上一一进行了分享。
公开课选题多样、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其中,张开森结合威尼斯时光机项目,对档案资源建设从数字化到数据化的转型提出了设想和前瞻。胡啸海回顾了我馆档案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介绍了馆藏电子档案数据资源概况,提出了未来电子数据资源建设的思路。在异地备份、数据迁移方面,陈勇开就新老馆之间的数据迁移展开分析,从存储设备、网络条件、数据容量、迁移方式等角度对比各种迁移方法,为下一步进行数据迁移提供理论基础;刘星宇对基于专线传输的异地数据存储和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邹伟则介绍了我馆蓝光光盘库建设的全过程,总结经验、分析困难,为海量档案数据蓝光的备份及光盘库建设提供参考。信息化建设方面,仇玉勇从服务器虚拟化集群技术出发,通过虚拟化配置、虚拟化优势、虚拟化局限性三方面介绍了虚拟化在档案馆中心机房的应用。吉雷介绍了OCR技术在档案领域应用的意义、识别难点,并分享了其他档案馆专用软件领域OCR应用的示例和启示。长期工作在档案数字化扫描第一线的韩魏华则根据“十四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对档案数字化扫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同时对档案数字化扫描的未来趋势提出前瞻性的思考。档案新媒体宣传方面,姜如结合工作实际,以我馆微信公众号“民国大校场”为例,对档案类微信公众号的排版展开分析,提炼出版面设计的两大原则;吴永涛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声像档案检索技术及使用方法,提出了按馆藏量选择检索方法的原则;两名新入职的年轻同志则就二史馆官方网站建设进行了思考,全展良从网站开发技术、交互体验标准、后台管理可用度及网站安全性四个维度展开讲述,段博文则对网站的设计构想和后续改进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和建议。
尹力馆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当今科学技术革命的核心和主流是信息技术革命,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代社会最具潜力的新的生产力。为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2020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时专门增加了全新的第五章“档案信息化建设”,从立法层面明确了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反映了新技术背景下档案工作的现实走向。《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也将档案信息化建设列为重点内容之一。因此,我们档案工作者要认清自己的历史责任。
为此,尹力馆长对信息化处及全馆干部职工提出了具体要求。她强调信息化处是我馆负责开展档案数字化资源建设、负责电子档案管理与安全、负责全馆IT系统建设与维护的主要职能部门。信息化处同志要不断增进对于各项信息技术的认识与了解,形成对于档案工作相关信息技术的全面认知,充分理解其技术实质与应用前景,找准这些信息技术与我馆各项业务工作之间的契合性,并及时将其引进并运用到我馆的各项工作之中,为推动我馆十四五期间民国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创新支撑。二史馆的每一员,特别是青年档案工作者,应积极拥抱信息化浪潮,主动学习、及时了解信息化新技术,熟练掌握各种运用软件的操作,努力使自己成长为高素质、符合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信息化时代对档案人才的要求。
尹力馆长最后希望各部门有效发挥处室业务人员的所学所长,充分调动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着力打造学习型处室,为共同推动我馆档案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共同努力。
曹必宏副馆长为公开课作开课致辞。他指出希望我馆业务人员特别是青年同志与时俱进,不断吸取信息化的新知识,增强业务能力,为我馆信息化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各部处主要负责人、全馆干部职工参加了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