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资约和他的南海梦

          

  文/K哥 

   

  每当提及近代中国宣示南海主权的关键举措,众所周知当属1946年年底,海军上校林遵率领的那支声名远赫的海军舰队对南海诸岛的收复之旅。鲜为人知的是,就在这支舰队上,还有一位重要的随行者――著名地理学家郑资约。

 

 

青年郑资约

 

  郑资约(1901-1981)字励俭,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县,系著名教育家郑际唐之子。1930年北平师范大学毕业后,赴日本东京教育大学地理研究所深造。学成归国后,返回北平师范大学执教。后因东北大学迁往北平复校,郑资约受邀赴东北大学就职。七七事变爆发后,率东北大学地理系学生,迁校于四川三台。入川后,郑资约即带领学生考察当地的区域、人文及自然地理结构,发表了《三台县附近之地理调查》《三台县城区都市地理研究》《四川人口密度分析》《四川水路与四川地形》等一系列有关四川地域的研究报告,并在1942年着手编写《四川地理志》,于1946年完稿,次年获教育部嘉奖。抗战胜利后郑资约受西安西北大学校长刘季鸿的邀请,赴该校主持地理系系务。然仅一年后,郑资约即被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聘任为专门委员,负责参与南海岛屿国界的划定,及整理南海水域的岛屿、礁石群及沙滩名称的工作。

  二战期间,日本人将它所侵占的中国南海诸岛中的东沙、西沙和南沙群岛命名为“新南群岛”,划归台湾的高雄市管辖。战后,这些岛屿依《开罗宣言》及《波茨坦宣言》全部应当重归祖国怀抱。为接收这些岛屿,国民政府特组织了一支舰队,由林遵率领,命名为“前进”舰队,由“太平号”“中业号”“永兴号”和“中建号”四舰组成。其中“永兴”和“中建”赴西沙,“太平”和“中业”赴南沙——这也是后来西沙的最大岛屿“永兴岛”和南沙的最大岛屿“太平岛”的得名由来。这次意义深远的收复任务也为成立伊始的内政部方域司到南海诸岛进行实地勘测、重新绘制南海诸岛地图提供了良机。在此背景下,郑资约奉命随同舰队远赴南疆,以国民政府内政部方域司接收专门委员的身份主办南海诸岛建碑、测图及地理调查诸事宜。舰队巡弋万里抵达目的地后,郑资约不顾颠簸劳顿,立即将全部身心投入到主持南海主要岛屿实地勘测的工作之中,获得了大量宝贵数据,为填补中国南海疆域勘界的空白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政府收复南海诸岛(后排右二为郑资约)

 

 

1946年12月15日南海诸岛接收人员在太平岛举行南沙群岛升旗典礼,前排左四为内政部接收专员郑资约

 

  从南海返航回到南京之后,郑资约即与内政部方域司同仁一起整理实测资料,绘制中国南海地图,并向行政院呈请核准颁布一系列的地图。其中包括内政部绘制南海诸岛位置图、西沙群岛图、中沙群岛图、南沙群岛图、太平岛图、永兴岛——石岛图等以及《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为南海断续国界线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南海诸岛位置图

 

  在此期间,郑资约以南海勘测资料为基础并参考有关资料,编著了《南海诸岛地理志略》一书。该书共分七章,是一部全面而系统地叙述南海诸岛的历史和地理概况的权威性学术专著,记载了南海诸岛地质地形、各群岛地体构造、气象气候、海流、岛屿滩险志要、动植物、水产、鸟粪、地位价值、历史回顾、作者本人的考察经历等方面内容,并附有大量地体构造、气象气候分布等插图。更重要的是,该书附有国民政府内政部首次公布的《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

  在该书的“绪言”部分,郑资约开宗明义,明确指出了我国国界线最南端之位置:“……最南之曾母暗沙,远达北纬四度,为我国领土之向南突出最远部分。……我国最南部之国界,即包绕南沙群岛之东南西三面。”

  在“地位价值”一章中,郑资约进而分析了南海诸岛特殊的地理位置,指出它们在国际航行和国家安全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他提到:“国土之价值,同时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为其空间的价值,一为其地位的价值。某地原野肥美,田连阡陌经济的价值诚高矣,然未必具有地位的重要。反之,荒山小岛其产物无足言也,然其地位之重要,往往一国之安危,一战之胜败系之……南海各岛均布全部海面,平时可供给来往船只之淡水、燃料及气象情报,遇风可作避难场所;战时为给养站和鱼雷潜艇之根据,为情报前哨,其关系交通国防者至大至巨,日人早有侵略野心,战中据之,经营不遗余力,曾发生极大战果。今者光复伊始,应趁机继续建设,力求发展,一以兴本国利源,一以免外人觊觎也。”

  除了叙述南海诸岛的地理概况之外,郑资约还在书中专设了“史之回顾”一章,列举了大量的史实证明南海诸岛历来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展现了史地兼修的深厚学识。他写到:“南海诸岛向为我国领土,久已无何问题。盖一披地图试观今日围绕南海四周之陆地,菲律宾也,安南也,婆罗洲也,莫不居民稀薄,文化落后;唯我广东久已达于经济繁荣,人口稠密之域,故其政治组织除我国外,皆尚居于殖民地之地位,而分属于法、英、美、荷四国(菲律宾之独立成国,乃战胜后之事耳)。至其经济权,则更莫不统握于我广东侨胞之手。南海之滨,我国独盛,滨海之地全为我国民所移植,自亦意中之事也。海周皆我侨民,且远至爪哇、苏门答腊,而谓海中之群岛无我居民,非我之经济势力范围,其谁信之?”

  该书于1947年11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平装本32开96页,是作为内政部方域丛书之一而出版的,丛书主编系内政部方域司司长傅角今。因此该书是以政府官方的名义公开发行的,作者的观点可以说体现了当时官方对南海疆域主权的认识和立场,是我国拥有对南沙群岛无可争议的主权强有力的佐证。

  1949年以后,郑资约先后在台湾师范大学、文华学院、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新加坡南洋大学任教,但那片最南最蓝的深海,却一直让他魂牵梦萦。1981年,郑资约在美国洛杉矶去世,享年81岁。

 

相关附件:

上一篇: 释太虚与佛教的抗日救国

下一篇: 孙中山的地图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