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邮政创始于1896年(清光绪22年),附属于海关。1911年(清宣统三年)与海关脱离,成立邮政总局,直隶于邮传部。1912年4月北京民国政府交通部成立后,于部内置邮政司,又设一邮政总局掌理邮政事务。邮政司长兼任邮政总局局长,局长下设总办、会办、总股长及股长等人员,总务、通译、稽核、供应4股及秘书处。1913年取销秘书室及通译股,增设文牍股、营业股、联邮股。1914年取消文牍股,改设秘书室。1915年时设总务、文牍、稽核、营业、联邮、供应6股及秘书室。1919年至1923年,局内设总务、文
牍、稽核、营业、联邮、供应、储金7股及秘书处。1924年设有总务、文牍、稽核、营业、联邮、供应、经济7股及秘书室,直至1927年均无变化。
1927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成立,部内置邮政司,同年11月另设邮政总局,与北京邮政总局同时并存,共同管理全国邮务。南北两总局各设局长及总办、会办共同负责处理局务,北京邮政总局总办兼任南京邮政总局总办。北京邮政总局仍设总务、文牍、稽核、营业、联邮、供应、经济7股及秘书室。南京邮政总局暂设总务、稽核2股,其经济、联邮、供应3股例行事项,由北京邮政总局经济、联邮、供应3股兼理。
1928年6月,南北两邮政总局合并,先在南京设邮政总局秘书处,专办承转业务,继而在上海另设邮政总局办事处。直到1934年南京交通部大厦落成后,上海办事处撤销,总局迁回南京与交通部合署办公。抗日战争时期先后迁武汉、昆明及重庆。1946年9月移回南京,直至1949年4月南京解放。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邮政总局直隶于交通部,管理全国邮政事务。1928年设局长、邮政总办、会办、副会办;局内设总务、秘书、考绩、财务、稽核、经划、供应、联邮、汇兑、储金10处。
1931年6月改设局长1人,综理局务;副局长1人,协助局长处理局务;主任秘书1人,秘书2-4人。局内机构设有:总务、会计、经划、联邮、供应5处。其职掌为:
总务处;掌理人员进退、调迁、薪率、晋升、奖惩、考绩;文稿的拟写、缮校、收发、登记、保管;翻译英汉文件以及监印、统计等事项。
会计处:掌理邮票的发行、管理及邮件、邮款遗失、被窃赔偿;全国邮政预算之编制,盈亏之计算,款项之收支解拨及财产之保管;退职员工养老抚恤及雇用临时工人;审核总局与各邮区账目,编制各种账务调查报告等事项。
经划处:掌理规划邮运事务;审查邮运合同;局所增设裁减;变
更功能志号;编制邮政舆图,审订邮路;管理邮政房屋以及邮用器具购置保管;办理公众对于邮务设施之控诉等事项。
联邮处:掌理国际联邮并办理国际邮件遗失赔偿及控诉;签订国际邮运合同;撰拟国际邮政文书并分发联邮刊物;造具及审核国际联运账目和国际邮件、包裹资费等事项。
供应处:掌理购制、修理、保管、分发邮用物品;印刷、保管邮票、明信片、特制邮简、邮用单册、图书等事项。
1935年3月,副局长增为2人,并得视业务需要设视察长1人,视察2人。增设设计委员会,其委员由局长、副局长、各处处长、视察长及视察任之,局长为委员长。局内改设总务、考绩、业务、计核、联邮、供应6处及视察室、秘书室。其职掌如下:
总务处:设6课,分掌印信典守;文稿会签、翻译;文书收发、分配、缮校、保存;统计材料及年报等之编制;款项出纳及证券保管等事项。
考绩处:设2课。分掌邮电职工任免、调迁、考绩、奖惩,给假及职工教育等人事管理事项。
业务处:设4课。分掌邮政业务之改革;各类邮件、包裹资费之拟订;邮政局所之开闭及变更;邮路邮图之审核、绘制;规划邮件、包裹运输;邮用房地、船只、车辆等之购建、租赁及修理,邮用单式及员工制服图样之审核等业务事项。
计核处:设4课。分掌邮政款项之划拨、审核;全国邮政预决算及各种会计表册之编造、审核;邮政财产目录之编制及保管;邮政资产保险;邮票等之印制、分发、保管;代售印花税票等邮政经济及计核事项。
联邮处:设2课。分掌国际互换邮件及包裹;核算国际邮件、包裹运费;拟订国际邮资;商订国际邮运契约;撰拟国际邮政文书;有关参加国际邮政会议等国际联邮事项。
供应处:设6课。分掌邮用物品制造、修理、保管、分发;采购物料;邮政明信片、特制邮简及邮用单册、图书之印刷、分发等供应事
?项。
视察室:掌理视察邮政局、所并查办案件;邮件检查;查缉、取缔私运邮件及违禁品;遗失邮件之处理以及批信局之管理等事项。
秘书室:掌理机要文电之撰拟、收发;邮政法规之撰拟、增订、修改;诉讼事务和涉及法律案件之处理、审核;局长、副局长交办事项。
1937年抗日战争发生后,邮政总局西迁,在上海设驻沪办事处。局内各处室设置仍旧;只是1942年以后,计核处改称会计处,各处内各课设置也有调整。1945年12月至1946年6月该局由重庆分四批迁还南京,但供应处迁至上海。
1947年以后,该局设有业务处、供应处、总务处、会计处、秘书室、视察室、人事室及设计考核委员会等。
邮政总局的附属机构有各区邮政管理局和邮政储金汇业局。
(尹承瑜 撰)
上一篇:
(四)交通部民用航空局
下一篇:
(六)交通部电信总局